正规快三送彩金平台

首页 >内容详情
一条东关街南北两座丛书楼飘
发布日期:2015/4/9 11:34:00  点击量:573

   2500周年以来,扬州历史上可谓是名人辈出,这些文人墨客居住在扬州,大多都会有自己的私人书屋。他们在自家的藏书楼内,或吟诗作画、读书会友,或广交宾客、谈笑风生……记者经过走访了解到,扬州像这样的私人藏书楼有100多家。从今日起,本报与扬州市文物局、扬州市旅游局、扬州博物馆等单位联合推出“走进扬州私人藏书楼”专栏,为广大读者讲述千百年来扬州私家藏书楼的故事。 记者探访 私人藏书楼,扬州达100多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热爱读书和藏书的国家之一,根据记载,早在北魏我国就出现了最早的私人藏书楼,此后又相继出现过几千座私人藏书楼,其中有一定影响的私人藏书楼也有一千多座。据了解,扬州的私人藏书楼就达到了100多家。千百年来,中国的藏书楼无论是规模、数量还是藏书品类,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。放眼全国,扬州的私家藏书楼在全国都有着一定的地位。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,扬州的私人藏书楼对古代文化的传播、和古典文献的保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 东关街上,坐落着两座丛书楼 熟悉扬州的人都知道,在扬州东关街上有着一南一北两座丛书楼。这两座丛书楼坐落于个园和街南书屋。很多人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:为什么只隔着一条街,却有两个同名建筑的私人藏书楼呢?“这就要从街南书屋说起了。”据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、文史专家韦明铧介绍,“东关街上的街南书屋,又被称为小玲珑山馆,它是清代扬州著名盐商‘二马’兄弟马曰琯、马曰璐的私家园林,其也是当时扬州著名的园林建筑之一。”作为扬州著名的儒商,“二马”兄弟对文化事业极其热心,其中就包括兴建了用于私人藏书的丛书楼。 “马氏兄弟非常热衷于藏书和校对古籍,只要有好书、孤本,都不惜重金买回来珍藏。”韦明铧告诉记者,“据说丛书楼最多的时候藏书有十万多册,这个数字对于私人藏书者而言,是非常了不起的。”然而,好景不长,咸丰三年(1853年)的时候太平军攻占扬州,此后清军又再度夺回扬州,期间丛书楼屡遭兵燹,最终在战火中化为灰烬。 背后故事 街南书屋遗物被转移到个园 “遭遇兵燹后,街南书屋内的遗物被转移到了个园里面,其中就包括丛书楼、觅句廊的匾额。”熟知这段历史的人告诉记者,街南书屋毁于战火之后,一直到解放前再也没有新建。 记者昨走访街南书屋时了解到,解放后,大约在60年代,位于东关街北边的个园开始对市民开放,当时个园内很多建筑都是没有名字的,于是就有人提出,街南书屋当年享有盛名,这里离街南书屋也只有一街之隔,而且当年街南书屋内的很多遗存都被转移到了个园,何不就用街南书屋原有景物的名字命名个园的一些建筑呢?“于是,原本属于街南书屋建筑物名字的,诸如觅句廊、红药阶、看山楼、透风透月轩等典雅名字都被用到了个园身上。”街南书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 街南书屋丛书楼才是正宗的 据介绍,后来街南书屋又复建了,建成后的街南书屋仍然按照以前的名字,命名复建后的建筑。因此,东关街上现在出现了一南一北两座丛书楼并存的局面。“实际上,街南书屋里的丛书楼才是正宗的,但其在历史上毁于战火,现存的丛书楼则是新建的。”韦明铧告诉记者,“现在,由于长时间的使用,很多市民都已经耳熟能详了,两座园林内的名称已经不好改了。” 复建后的丛书楼,给爱书者精神慰藉 作为正宗的丛书楼所在地,现在的街南书屋丛书楼是在原址上复建而成的。走进小玲珑山馆,迎面而来的就是一条长廊,这就是著名的觅句廊。这个景点在东关街北面的个园里也有个“孪生兄弟”。经过觅句廊,便来到了丛书楼。丛书楼在个园的东南面,是一座木构建筑的二层小楼。 据工作人员介绍,现在的丛书楼并不对外开放,一楼用于读书会客,二楼则用来藏书。记者在二楼的藏书室看到,昔日毁于战火的马氏兄弟十万册图书已经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数十册精美的线装书。“这些线装书都是按照当年马氏兄弟的藏书目录重新恢复的,虽然规模达不到当时的盛况,但是这些图书也可以给前来参观的游客一丝慰藉。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
地址:扬州市广陵区文昌中路412号

邮箱:yzmcjs@126.com

电话:0514-87331772

传真:0514-87330750

苏ICP备15019888号-2

 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103号